凝 寫:
其实我挺为西藏人感到悲哀的。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的民族,因为没有武力去抗争,而被外界强行侵犯,遂然渐渐同化。。。虽然说弱肉强食也是自然规律,可是眼看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正在消失,还是很让人痛心的。所以像你所说的 - 这是“最后的“净土。
我想以后,如果我不能为西藏人真正做些什么,我倒更愿意在这里看DIVE 照片里的美景,好过用我的脚去踩践他们的土壤。
記得“青藏鐵路”剛開通時,這裡的媒體在稱讚之余,筆鋒一轉,也提到凝mm擔心的這一點。
其實文化這東西更像一個生命體,也會經歷所謂的生長與進化。博物館裡放的文物便是見証這個進化的化石標本。
比如說,我們所熟悉現代中國文化與一百年前就很不一樣了。我們丟掉了長袍馬褂,加入了牛仔褲和電腦,好像很少有人講中國文化消失了。
這變化不能不歸於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對東方的影響,一開始,這種影響是通過一系列通商條約強加的。但到後來,這個社會的大部分精英開始主動倡導對自己文化的革命,而那些仍然保留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人則被斥為“遺老遺少”。那時候中國文化裡的小腳和姨太太有點像藏文化裡的天葬,不過是吸引外人眼球的文化噱頭。
再比如我們這裡的大多數人,從中國來到美國,不管有意識無意識,其實是一種主動的文化改造。但我們同時也給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帶入母國的影響。餐飲文化便是最好的例子,誰叫我們還長著中國胃呢?
所以說,中國在被世界同化的時候,世界也被中國同化。
Dive在《藏北紀事(2) 回到天界的靈魂》裡提到一個有趣的細節:天葬師的早飯,“是死者家屬敬獻的粑,酥油茶,可口可樂和康師傅方便面”。如果我們是文化純粹主義者,一定會斥責這些天葬師,“你們怎麼能在這麼神聖的儀式前,吃可口可樂和泡面這些非傳統的食物呢?”
西藏早已開始變化,“青藏鐵路”的建成不過是加速了這個原本獨立的村落融入到我們這個地球村的過程。